本報訊 (記者 宋妍妍) 近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四川省依托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四川農業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等單位,新建認定9家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目前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總數達130家。
新建的9家實驗室分別是:民用航空動力高空模擬、民機火災科學與安全工程、精制川茶、廳州共建攀西特色作物研究與利用、中醫藥轉化醫學、代謝性疾病中醫藥調控、人類重大疾病模型猴開發與應用、電力物聯網、先進密碼技術與系統安全。其中學科類實驗室7家,企業類實驗室2家,覆蓋了工程與材料、農業、生命與醫學、電子信息等領域。
過去一年,四川科技創新全力支撐全省經濟穩定向好,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0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2萬家,備案瞪羚企業100家,持續實施10個重大科技專項,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接近2萬億元,科技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900億元,技術合同成交總額達到1248億元,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川渝創新合作穩步推進,與重慶市簽署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框架協議和科技專家庫共用、成果轉化共促、科技資源共享“1+3”合作協議,協同創新能力全面提升。
創新創業生態持續優化,四川大學、西南交大、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理工大學4家單位入選國家職務科技成果確權試點,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獲得國務院肯定。
此外,“十三五”時期,四川科技事業加速發展,創新體系更加健全,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創新治理形成新格局,2020年全省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是2015年的近2倍,基礎研究經費年均增長率超過14%,實施10個重大科技專項,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200余個,組織實施513個重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項目,支持培育627個重大創新產品,四川創新能力排名從“十二五”末全國的第16位提升到第11位,創新型省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據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將實施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行動,推進成渝創新合作成勢見效;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技供給體系質量和水平。同時,發展民生科技,促進科技富民惠民;加強創新合作,融入國際國內創新網絡;強化人才支撐,培育建強科技創新主體;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持續優化創新生態。